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多威胁。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成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而就在近日,高血压诊断标准下降的话题冲上热搜。 “高血压诊断标准”真的下调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了吗?
北京时间11月13日,首部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收缩压 ≥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 90mmHg 下调至收缩压 ≥ 130mmHg 和/或舒张压 ≥ 80mmHg。
而在15 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发文指出: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新指南建议中国高血压的诊断下调为 130/80,但国家卫健委宣布诊断不变,继续保持 140/90。
简单来说,《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的是一种建议,但是目前的诊断标准并没有改变。
为什么要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
大约在300年前,人们知道了高血压的存在,100年前人们学会了怎么测量血压,70年前才有了高血压的初步诊断“标准”,那时人们判断高血压的标准是不超过210/100即不算高血压。
而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意识到到高血压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影响,脑梗、心绞痛、心梗、肾功能不全、阿尔茨海默症……而高血压标准低一点,患者就可以尽早开始治疗,从而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于是,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国纷纷制定首批高血压防控指南,标准降低到了 160/95。后来,随着降压药物不断发展,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如今世界主流的高血压标准 140/90 正式形成。
再次降低会不会更有利于治疗疾病?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医学界一直在做着各种研究,而一系列研究成果发现,对于有心梗、中风等心血管急性重症疾病高危人群来说,把收缩压控制到 120 以内的激进降压,利大于弊。
所以,在2017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颁布的高血压指南率先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到了 130/80。
为什么我们的诊断标准没有降低?
其实,早在2018年的诊断指南里,就将高压在130-139毫米汞柱之间,低压在85-89毫米汞柱之间,列为血压的正常高值。虽然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但这类人群已成为高血压患者的高危人群,发展成高血压患者的可能性比血压正常者大得多。
- 这时就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 如果你除了血压外,还有血糖血脂等其他健康问题,出现心梗、中风等高危紧急情况的风险仍然较高,那么建议按照 130/80 的标准,尽早用药物把血压控制得低一点。
- 如果你只是血压偏高一点,没有其他问题,那暂时还不需要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可以通过调整生活、饮食习惯等一些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
血压在 130/80 范围内该怎么办?
血压在130/80 的范围内,就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而此次建议调整诊断标准的原因也是为了增强大家的血压危机意识,使全国处于临界值的数亿人群尽早开始降压治疗。
- 如果你的血压在 130/80~140/90 范围,那么以下的建议送给你:
- 尽快找医生评估自己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很多人喜欢自己“瞎想”,有这闲功夫真不如找专业的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用专业的手段评估自身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如果属于高危,就需要进行药物降压管理。
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是高血压,只是高危那就没事。但这是很危险的,千万不要觉得还不算高血压患者,就错失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时机。当然,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也很重要。
- 如果是非高危人群,就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控制体重、坚持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钠等,这些都属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式,虽然血压现在还好,但健康生活也得提上日程。
- 准确测定自己的血压,持续监测。
真实血压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评估指标。所以,持续、准确地监测血压,才有足够好的参考意义。
总而言之,不论 130/80 还是 140/90,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变化,主要都是为了唤起危险人群对血压的重视。健康饮食、增加运动、规范测量、必要时科学用药,从现在改变起来,你的血压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