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耳聋,大家想到最多的应该都是老年人,印象中大部分老年人才会出现听不清或听不见的场景,当然除了先天性、外伤性、突发性 耳聋 等。
令人记忆犹新的就是沈腾主演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和大爷关于“马冬梅”的对话。大家哈哈大笑之余,很自然将大爷“诊断”为耳聋。
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12-35岁)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听力损失者的数量从2008到2018年的十年里一直稳步增加,仅我国就从7400万增加值9600万。也就是说,耳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未老先聋]了。
小编突然想起,前几天一个朋友在微信群聊中也看到了这个话题,其中还有一个测试音频,大概就是根据你能听到的声音来判断你的耳朵所对应的年龄范围。当时测试之后发现自己的听力相当于70岁的人,吓得小编吃了一鲸,于是赶紧找度娘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小编已为大家整理好了,赶紧来看看吧。
一、声音强度单位
分贝(decibel)是量度两个相同单位之数量比例的计量单位,主要用于度量声音强度,常用dB表示。
健康小贴士:长期在夜晚接受50 分贝的噪音, 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55 分贝, 会对儿童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60分贝, 让人从睡梦中惊醒; 70 分贝,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增加30%左右; 超过110 分贝, 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二、什么导致了年轻人的听力受损?
答案是生活方式。
当代的娱乐生活比较多样化,一到晚上或周末,KTV、酒吧、电玩城等场所挤满了年轻人。在那种吵闹的环境下,面对面的人说话都要靠吼才能听清。如此高分贝的噪音刺激,对听力的伤害毋庸置疑。
个人音频设备的长时间使用,对耳朵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地铁上、电梯里、公交车上、路上、网吧等地方,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都是戴着耳机在听音乐或看视频。而外界吵杂的环境,会让这些人将耳机音量调到非常大,以至于站在他旁边就可以听到耳机里的声音,然而他自己却全然不知。
中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校大学生的耳机使用率达 99.8%,长期使用耳机后,28% 的学生出现噪音性听力损伤,13.4% 的学生有慢性耳鸣。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对自己的听力损伤往往毫无知觉。
三、如何保护耳朵,避免“未老先聋”
相对于客观环境的噪音伤害,个人主观行为的保护才最为关键。
1 减少个人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连续佩戴时间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
2 调低个人音频设备的音量,建议使用最大音量的60%;
3 尽量远离噪音源头,或者减少停留时间。如果是长期在嘈杂环境工作的,建议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
4 定期进行听力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耳朵虽然每天被人使用,却不像眼睛那样被人重视,甚至很多时候人们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而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我们一定要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