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而明天则是端午节,二者相连的情况十分罕见,在21世纪的100年中,只会出现四次,上一次是2004年,而下一次则是2042年。俗话说“夏至端午前,必定是丰年”,民间认为 夏至与端午 相连,寓意着吉祥和丰收。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了解一下夏至与端午,最后再一起来看看夏至与端午有什么关系。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在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而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夏至

夏至天气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是描绘的这种天气,但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通常并不美好,常常会带来局地灾害。

虽然过了夏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三候

  • 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 吃夏至面

自古以来,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

  • 夏至节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端午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五月节等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是起源于中国并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

端午习俗

端午节作为民俗大节,其传统习俗数不胜数,比如我们熟悉的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 龙舟竞渡

划龙舟一直是端午期间最盛大的活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7000年前,传统的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旧时人们祭祀龙神时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而如今划龙舟则成为端午最热闹的民俗活动。

端午节

  •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是人们都知道的传统习俗,其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

  •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菖蒲作为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可开窍醒神。同时,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称之为“水剑”,寓意其可“斩千邪”。正因为这两个原因,人们过端午节时,常在门前悬挂菖蒲。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端午节

  • 拴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

  • 饮雄黄蒲酒

作为端午习俗的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蒲酒也叫菖蒲酒、菖华酒等,古代民间常在端五制作、饮用,俗云可避瘟气。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端午节和夏至的关系

有很多学者认为,端午和夏至在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天,换句话说,现在的端午节可能最早起源于夏至。

因为在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而在《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认为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